为何交易商真的需要技术面分析?
开设完毕交易账户后,每位交易商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个问题:股价走势会如何? 会涨?会跌?还是会原地踏步? 而市场分析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分析有两种:基本面和技术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技术面分析,并探索该如何将其运用到股票交易中去。
什么是技术面分析?
技术面分析(Technical Analysis/TA)通过使用各种工具钻研市场的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 这也是交易商测定何时在交易所购入或售出资产的方法。 他们评估的不是股票和事件,而是价格波动。
基本面 vs. 技术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基于财经事件预测价格行为,技术面分析则根据以往的价格行为进行预测。
下面我们来聊下技术面分析支持者们会遵循的几项基本规则。
1. 市场行为的一切都不精准。
技术面分析师们认为所有影响价格的因子都已经先天处于供需关系中。 因此,他们不关心是什么导致了价格的涨跌,对于他们,只有价格本身的变化才重要。
2. 价格按趋势行进。
价格不会乱走,它们会呈现特定的形态。 这代表趋势可以被预测、描述、并用于在交易中盈利。 交易商需要辨识趋势并及时加入。
3. 以往的趋势会重复。
人群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会十分接近,因此历史会重复自身。 在过去产生过影响的规则,在当前和未来同样有可能起效。
为何技术面分析能起效?
技术面分析工具利用数学公式测量价格走势,这样,它们的客观性您无需怀疑。 此外,技术面分析还会考虑市场参与者们的心理和情绪。
还有,技术面分析可以训练交易商:他们只会在信号出现后才买或卖。 信号的出现则依赖于对决定价格的供需关系的分析。
如您对您的炒股技术没信心,不妨来新手技术面分析里寻找一下相关信息。
如何进行技术面分析
依照其基本原理,有几种办法可以进行技术面分析。 交易所交易的数据流可以形成价格走势图。 那是一条时变线,上面的每个点都反应了价格的变化以及每单交易的时间。
技术面分析有几种方法。
经典分析法
该方法的本质是在价格走势图上绘制来自趋势、且会显示价格变化方向的各种线,以及会显示出交易商和各类数据最为集中的区域的各类价格水平线。 它们标注出了各种现有趋势可能的情况:持续、不确定、或逆转。
指标分析
这种技术面分析的方法会使用到数学函数,它们可分为趋势指标和逆趋势震荡指标。
趋势指标包括各种会显示已将价格波动产生的混乱平滑后的主趋势走向的模型。 震荡指标则包括有测定相对之前的走势区间,非理性高价位 (超买) 和非理性低价位 (超卖) 的数学方法。
成交量分析
这种对当前财经市场形势的技术面分析基于特定时段内的成交量 (已建仓的数量)。 分析师们早已注意到了一种相关性:价格变化会在高成交量时段内出现。 特定时间框架内的成交量越高,该价格走势为真的可能性越高,且趋势很可能会在同个方向持续下去。 成交量也会震荡,因此一般在一段平静期后成交量会出现增长。
K线柱分析
此类技术面分析使用单个或多个K线柱形态来分析财经市场情况。 K线柱走势图结合其它技术面分析工具,对全部时间框架和理财工具都有效。
其中有当前趋势的逆转模型以及持续模型。 模型中会包含一根或多根K线柱。 其中不仅颜色很重要,K线柱柱体与其阴影的比例、还有K线柱在走势图中出现的位置等都十分重要。
技术面分析范例
作为范例,我们建议大家看下顺势指标(Commodity Channel Index)这个震荡指标的工作方式。 假设您选择在平台中使用该指标,周期设置为14。 当CCIE线向上越过100的上边界线,您可以认为价格此时已超买。 当期跌破-100,则意味着超卖。
您使用此技术面分析策略的目标是在CCI高于100或低于-100时,在走势图中找出代表价格会回到中线位置的逆转K线柱形态。
这里的规则是,某种逆转形态会在此时的走势图中成型。 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能观察到在超卖后出现看涨吞没形态,在超买后出现看跌吞没形态。
因此,如逆转形态出现的同时伴随着价格向中线位置的回归,这就是一个建仓信号。
如何使用技术面分析
在股市,TA的最有效运用在于测定进场点和离场点。 您在进行技术面分析时有可能会犯错。 从您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未来您会学着变得更有耐心,来等待信号的出现。
交易商们在从分钟到月到更长时间的所有时间框架上使用技术面分析。 此外,时间框架越大,其上的噪音越少,技术面分析的表现越佳。
分析师们认为只要正确测定了趋势,顺势建仓,之后平仓,那么任何市场都有可能挣到钱。 比如,假设价格跌到了支撑线,您就需要把握机会建做多仓。 而如价格涨到了阻力线并折返了,则应建做空仓。
利用技术面分析交易
技术面分析的每种方法都基于基本假设,并尝试测定交易中多空头间的势力平衡。 这个平衡情况最终会显示价格是会上涨、下跌、还是维持不变。
在股市交易中,每种技术面分析的方法都有其强项和弱项。 因此对于新手来说,正确的办法是钻研所有这些细微差别,并将主要的几种技术面分析方法按正确的组合来结合使用。